本月上旬抄底的焦炭面临亏损?
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善,特别是亚洲市场的扩大,有利于西方国家增加对外投资和出口,有利于西方经济复苏。
他们认为不应当以过去15年的经验预测未来。而在这方面,我国的差距则更大。
据科隆大学教授古特曼称,到1993年12月30日,在东部270万件产权纠纷中,仅解决了32%。在降低成本方面,抑制工资费用是一大课题。在西方主要国家里,日本的通货膨胀率和利率都处于低水平。从总体看,目前的乐观消息还是多于悲观。如果这一点成立,美国经济的无通货膨胀的潜在增长率就可能不是2.5%而是3.5%。
如果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对它们来说,已是较理想的了。由于80年代各国的经济增长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并无特别明显的经济高涨,因此,此次经济衰退对各国经济的冲击并不特别凶猛,再加上经济衰退在主要西方国家并不同步,从而并没有使世界经济出现非常剧烈的波动。70%的人口为低收入阶层,70%当中一半是农民、一半是农民工。
后来MF和世界银行专门派一个研究小组调查你们的统计数据到底怎么回事,结论是中国的GDP会有正负1个点的差额,但是整个体系还是符合国际准则的。资本市场的稳定,有利于IPO之前的一系列投资发展,但是无论如何这个领域仍然是大有发展前途,也是政府应该支持鼓励和配套的,政府不见得搞很多基金,但政府搞的基金跟着私人的投资走,给私人政策添个码,但是选企业产业要让企业去选,让我们的风投创投首先选企业然后承担风险,政府跟着一块去承担风险,至少方兴未艾。及时退出的作用是什么呢? 以房地产为例,没有使房地产的一二线城市鼓起的泡沫波及到全国的三四线城市,现在三四五线城市有点问题属于长期的结构性问题,是城市化政策出了问题的问题,不是这轮波动影响的,三四五线城市的投资在前一轮就开始了,没有波及到全国,全国的泡沫并不大。谈论的话题也是一样,中国6%左右的增长就不错了,不要提什么7%、8%,现在也一样嘛,我不用那些政治术语,现在的说法都一样。
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过去这几年压着大家一直觉得有风险的大事,地方融资平台的事,本来可以早点化解风险,因为融资平台的事主要是期限错配所表现出来的融资机制错配,地方融资平台建的都是基础设施。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和西方不一样,西方是消费型,都是花了钱,毕竟是投资了,投资会有无效率的地方,但大部分还是投资,而投资这些项目是长期项目,地铁高铁都是几百年。
十三五我们建议用普惠式的,谁有先进技术、发明创造就鼓励谁,加强它的发展势头,包括应用互联网。现在是大浪淘沙的时候了,热潮退了以后大家能看出哪个企业好、哪个企业不好,我们的风投、PE选择企业相对容易一点,反倒准一点。软着陆另外一个起的作用就是政府喜欢掩着盖着,这些问题不让它破,慢慢在时间的过程当中逐步加以调整,逐步消化一些问题。产能过剩,那时候是一次过热的产能过剩,这次两次过热产能过剩,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这次可能比上次调整的力度还要大一点。
问题不在这儿,需要讨论的是怎么刺激、刺激多少、刺激多大。我说我们看一个企业的根本,还是看他提供什么东西,而不是看他是不是用了互联网,用了互联网是一个+号,确实是一个+号,但根本的还是怎么做好、长期专业专注地做好各行各业,专注专业的产业是值得我们投资的,是有发展潜力的。这就是政府应该积极的面对这些风险,积极的化解这些风险,我们的经济就会好一点。按照人均GDP,经济学算一个指数叫追赶指数,人均GDP比你的标杆国家人均GDP,就是美国,它现在是五万多美元,我们是七千多美元,我们只有百分之十三点几。
这个状态当中显示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仍然具有一定潜力,但我们度过这个艰难的调整时期、痛苦的调整时期,还得经历一段时间。互联网一定要发展,而且最好在各行各业。
多长呢?这不好说,但是我们可以回顾上一轮调整。现在有些人说中国人口不增长了、中国没希望了,解决办法是再生孩子,我说人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作为一个经济学者巴不得现在劳动力用完了,劳动力用完了我们再发展别的,现在的问题是没转移完就发生劳动力短缺,这是新型城市化要解决的问题:怎么让这一代农民不回去,下一代农民也不回去,解决中国的工业化问题。
什么问题?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后面是债务,借了那么多钱结果没有定单,产能过剩就是债务问题,债务问题的背后就是企业,企业当然融资难了、融资贵了。拉美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不是因为他没技术和创新的能力,是因为社会出了问题,真正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中等收入阶段收入差距特别大,收入差距一方面可能导致政治动荡,另一方面容易导致福利陷阱,为了缓解差距扩大各种社会支出和社会福利,结果财政危机、债务危机、金融危机,这个我们现在都能体会到,这是真正的中等收入水平,所以在这方面还要做,还得顾及考虑缓解社会紧张,还不能出现金融危机。顺便说一句,关于流行的中等收入陷阱的说法是不对的,说是技术问题,现在到了中等收入阶段了,竞争力和低收入国家不行了,做不了低端产业了,但是你又没有高新技术,又竞争不过发达国家,高不成低不就就掉在那儿了,这个不对。在未来,直接投资市场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四小龙,韩国是百分之六十几,新加坡和香港已经一百多了,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富的国家,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泰国百分之二十左右,我们只有百分制十三点几。市场行为和规律基本都是一样的,危机来了成灾的时候各种说法,说的越悬乎越好,让政府托底救市。
真正的大头是一年就暴涨了六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这也是政府债务,这属于政府赤字,只不过是以金融债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下子把GDP拉到13%、14%,然后再刺激买房买车,刺激出了一轮,2009、2010年又热了一把。从这个角度看,这次调整到什么时候?这条线还没有尾呢,按照上次的情况我们才走了一半,清理问题现在也走了一半,大家得有思想准备,准备什么呢?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一年、两年、三年中国经济处在相对比较低迷的状态,处在低谷,调整时期,不一定再往下了,但可能还是比较低的状态。
中国的制造业也大有前途。我们现在已经有40个月PPI为负的,按CPI算是1.3、1.4,美国、欧洲都是把2%当做目标的,我们只有1点几,严格来说也是通货紧缩了。
互联网特别热,我也非常赞同互联网是这几十年来最伟大的技术进步和最伟大的技术革命,一定要应用在各行各业,但是基本内容是信息技术,它节省的信息成本,节省了各行各业我们每个人的信息成本,但是它不解决内容问题,它收集整理传输信息有新的方法了,但是传递的什么东西这个问题没解决,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要互联网+。退出之后就会有一些调整,不太一样了。
这样的调整,就为下一轮中国经济的增长创造新的价值,效率更高了、资源配置更好了、利润情况也更好了,竞争力会增强。2008年讨论产能过剩是钢铁,4亿吨的需求,6亿吨的产能,2011年的时候再算,6亿吨的需求,10亿吨的产能。分析这个问题,很多人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这个大不是体现在四万亿,四万亿其实很少,四万亿是两年的数,一年只有两万亿,而且四万亿当中绝大部分是政府的正常开支,不属于刺激政策,收了税搞些项目,刺激政策必须是无中生有的需求,必须是财政赤字,当年财政赤字没有增长多少,从1.6上升到2.3。
2002年还有通货紧缩,为什么没到2003年呢?2003年有非典,没有非典的话也就上去了,有非典2003年还低一点。储蓄率过高,一方面表明我们不缺钱,钱到处在找项目,但是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消费特别低,居民消费只占GDP的3-5。
那些政策一放放那儿四五年,经济回归正常或者进入调整了,这些政策没有及时退出,没有回归中性。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
但是,软着陆有一个问题,就是调整的时期会比较长。大家现在对中国的长期增长有很多怀疑,各种因素,比如成本提高、环境因素等产生一些困难。
然后搞出一个十年大萧条,世界GDP减少50%,然后出了极端纳粹,纳粹是国家资本主义,搞出了极端的思潮成了纳粹,纳粹打了一次世界大战,死了几千万人口,1945年经济重新恢复增长,1954年时隔25年之后世界经济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现在为什么这么低迷而且过于低迷呢?今后两年,至少估计都是7%左右。这个时期正是优胜劣汰发生的时期,不能再刺激出一把过热,因为市场决定着调整过程,就是淘汰一批过去生产得过多又不很专业的企业。就是1995年到2002年八年时间属于调整时期,有一段下滑,滑到底部不再下滑了,但仍然没有很大起色,它稳定在比较低的水平上,或者在低的水平上有点挣扎,还有通货紧缩。
下一阶段,确实是最难的时候,我们的收入差距现在是最大的阶段,这是真正的问题。第二就是应对风险不积极。
我前两天看英国地铁150周年纪念,车皮大概每十年换一次,但地铁的洞就是150年,300年的时候那个洞还是300年前挖的,修地铁最贵的就是那个洞,回报是长期的,融资方式是短期的。然后谁来淘汰别人呢?有人被兼并重组,有人兼并重组别人,一定是过去这些年专注而专业的发展自己产品创新的那些企业。
明年开始十三五,十三五前期还在应对十一五、十二五以来的过热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实现长期的正常增长,希望不再是过热增长了,7%-8%的正常增长持续一段时间,中国又上一个新的台阶。西方人老说看不懂中国经济的问题,他们说你们怎么没有经济周期、没有经济危机啊。